7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上半年广东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本场发布会是“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38场,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外宣一处一级调研员邓广志主持。
今年上半年 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张柯介绍,2025年上半年,广东外贸顶住压力前行,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89万亿元、进口1.66万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广东外贸已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占全国外贸的20.9%,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28%。上半年,广东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1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11万家,进出口2.92万亿元,占比64.2%,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2万亿元,增长5.5%。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对东盟进出口7571.3亿元,增长5.9%,占比16.6%,对中国香港、欧盟等主要伙伴进出口多呈增长,对美国有所下降,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9万亿元,其中对中亚五国增长23.1%。 上半年,广东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69万亿元,增长2.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9.2%。同期,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9126.2亿元,增长14%,占20.1%。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8966.1亿元,占19.7%。广东出口机电产品1.96万亿元,增长7.2%,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67.8%。同期,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品出口5054.3亿元,增长13.3%,机床、无人机出口分别增长18.7%、29.2%,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8.8%。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11.2%。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进出口4755.9亿元,增长28.2%。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3961亿元,增长22.3%。
便利化措施 助力海港空港业务提速发展
广州海关副关长黄斌表示,广州海关支持海洋经济与航空枢纽建设,采取多项举措助推发展。结合南沙港区位及船舶产业等发展需求,常态化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实施加工贸易账册监管模式改革,缩短企业订单生产周期10%,推动广州船舶及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依托南沙港航线优势,支持相关企业成功开展国际航行船舶全品类保税油加注,采用“一船多供”模式提升供油时效,上半年监管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量增长3.2%。支持符合条件的场所和企业开展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业务,助力南沙港打造大湾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基地。同时,深化“一港通”改革,目前开通“一港通”航线23条,覆盖广东、湖南、贵州三省12个城市的19个内河码头和4个铁路陆港,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上半年经南沙口岸进出口货物贸易额增长21.7%。 在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方面,4月广州海关出台20条具体措施助力空港跨境人员往来更加顺畅、货物通关更高效。在支持白云机场拓展航线方面,专人指导航空公司快速办理航线申请、备案申报,上半年,白云机场新增14条国际客货运航线。在提升旅客通关效能方面,持续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把科技手段和海关查验结合起来,通过部署先期机检等设备优化旅客体验。在提速货运通关方面,持续优化完善广州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实现“通关+物流”信息化监管、查验全流程可视化。试点开展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允许跨境电商货物以散货形式进入监管作业场所,先接受海关查验,再根据实际需求拼箱装运,缩短查验放行时间70%。
民营企业是黄埔海关辖区 第一大外贸主体
黄埔海关副关长钟声表示,民营企业是黄埔海关辖区第一大外贸主体,上半年呈现“四勇”特点:稳定外贸“勇往直前”,有进出口实绩民营企业近2万家,进出口5971.8亿元人民币,增长25.3%,占62.4%,是当之无愧的外贸主力军。创新驱动“勇者不惧”,是辖区高技术产品最大出口主体,占72.3%,增长29.3%,出口高端装备增长38.8%,“新三样”产品增长48.2%。开拓市场“勇于尝试”,上半年与23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4.9%;对欧盟等传统市场合计增长21.9%;对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55.3%、33.8%。扩大进口“勇立潮头”,上半年进口超2000亿元,增长39%,比去年提升13.5个百分点,是优质产品进口的重要力量。 护航民营企业走出去,黄埔海关创新打造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和全球供应链中心。上半年,空港中心进出口141亿元,增长214.4%,服务近1000家大湾区企业,最快14个小时就可以从“工厂门”到“机舱门”。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构建智能模型、智能装备、出口管制、运行管控“四大中心”,打造“无感通关、智能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智慧通关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