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浙江  >> 查看详情

我在现场|听亚运人讲“亚运故事”

2022-03-07 14:51:17 来源: 浙江日报 阅读 (5335次)

·每天15小时专心“找茬”

随着杭州亚运会200天倒计时牌亮灯,湖州市德清县体育中心场馆改造工程运维保障部副主任胡家俊的脚步愈发匆忙了。

德清县体育中心,将承担杭州亚运会女子排球项目小组赛的部分赛事。这座2014年建成启用的体育场馆呈正圆形,配上裙楼,从空中俯瞰像卡通画中的“蜗牛壳”。场馆改造工程自2019年12月启动,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作为当地建筑行业出名的“细节控”,胡家俊每天15个小时在工程现场“找茬”抠细节。

“从图纸到实物,建设现场的每一处图牌、每一个标识,甚至每一块地板和每一盏灯,都有与之对应的要求和标准。”胡家俊带着笔者在观众看台、贵宾通道、竞赛场地等区域穿梭,最后停在了排球训练场馆灯光加固施工点位。他登上十几米高的升降车,用手握住悬空的灯杆。杆子出现轻微摇晃后,胡家俊皱了皱眉,立即叮嘱在场施工方人员,灯杆垂直度和牢固度有瑕疵,会影响后期灯光加装后的效果,要立即整改。

德清县体育中心建造时间较久,硬件设备很多出现老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翻新,工作量不小。胡家俊接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场馆内的电力、消防、通信网络等进行全面排摸。大到墙面、地板、路牌标识,小至灯光角度、踢脚线色差,共排摸出60多个需要优化的节点。接手项目后的100多天里,他和团队几乎把家扎在了场馆,春节期间也不停工。

一次日常巡查中,他发现场馆的木地板上落了几滴雨珠,一般人很难发现。胡家俊立马组织人员对棚顶进行全面排查。经过几个小时的排摸,终于找到了隐蔽的渗漏点,顺利排除了一个隐患。

为体现“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胡家俊所带领的团队在改造过程中没有对场馆“大动干戈”,而是在“微改造”方面注入了很多巧思。步入改造完成的排球馆,一排排崭新的墨绿色座椅映入眼帘。胡家俊介绍,看台座椅全部采用了环保材料,墨绿色还能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凸显环保理念。

胡家俊弯下腰轻敲地板,“我们将馆内的旧地板升级为符合国际赛事要求的专业运动木地板。”此处改造重点提升龙骨间的弹性胶片,使地板的冲击吸收率达到53%以上,运动员会觉得更加舒适。

·跨越千里在这里安家

3年多前,姜文哲也没想到,在大连工作了8年的他会来到两千多公里外的浙江淳安,从此与亚运结缘。

作为中国绿发集团千岛湖公司项目二部经理,姜文哲主要负责淳安亚运分村项目的建设。

时间回到2018年10月。“有一天朋友突然告诉我,有个岗位,工作地点在杭州,负责亚运会场馆或亚运分村的建设。”听到“亚运会”3个字,姜文哲眼睛一亮,对从事建筑行业的他来说,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姜文哲还记得大二暑假,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举行。当年,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他,被国家体育馆“鸟巢”独特的造型吸引。他和几位同学,对着鸟巢的图片,研究了一遍又一遍:“这其中蕴含着哪些力学原理?”“这样大规模的钢结构建筑,到底是多优秀的团队才能完成?”从那时起,他就有个心愿: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参与国家大型赛事场馆建设工作。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姜文哲紧紧抓住了。选拔过程非常严格,不仅要考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还要考各种体育赛事的相关内容。初试、复试、面试……过五关斩六将,经过3个多月的选拔,他和其他两位同事从一百多人中脱颖而出,大学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2019年1月,从大连出发,火车转汽车,当车子在淳安界首停下时,在北方长大的他立刻被眼前的江南风光迷住了。一个月后,姜文哲的妻子张宇也来到了淳安。他们慢慢习惯了当地的生活,在千岛湖镇买了房、安了家,双方老人也都来了。姜文哲从此全身心投入到了淳安亚运分村建设中。

3年来,姜文哲早上6点起床,到办公室前都会花半个多小时到工地上转一圈,除了了解施工进度,还要把发现的问题一项项记录下来,等到开早会时分部门对接。到了傍晚,大家再开个碰头会,看问题有没有解决。“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要形成一个闭环。”姜文哲笑着说,通常开完会天已经黑了,再理一理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到家都要10点以后了。

每天晚上下班前离开办公室,姜文哲会把墙上进度表的白色部分涂成红色,“等进度表全部涂红了,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今天下班可能会比较晚,就不回家吃饭了。”在姜文哲和妻子的微信聊天记录中,这句话出现的频率很高。

在淳安3年,姜文哲也慢慢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等亚运会结束,先好好休息一阵子,再带着妻子和父母一起到浙江各地转转。”在他心里,这个因为亚运结缘的地方,已经真正成了他们的“家”。

·数易其稿唤起龙舟记忆

时间拨回到2018年,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确定在温州瓯海举办后,龙舟场馆设计建设紧锣密鼓开展。彼时,亚运会龙舟赛事瓯海组委会对几个设计稿都不满意,机缘巧合下联系到了温州家具设计师朱小杰,经过深入了解,最后聘请他为龙舟场馆总设计师,重新做设计。

朱小杰1955年出生在温州,曾做过石匠、木匠、钳工、会计。生活的诸多历练,让他习惯把文化生活融入到设计中,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在他看来,设计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章诗篇。

作为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朱小杰说,他对温州龙舟文化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在反复思索研究龙的图腾、龙舟的内涵后,朱小杰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赛事场馆设计必须要与温州人心中的龙舟文化紧密结合,设计形状要围绕一个“龙”字。

朱小杰停下手头所有工作,全身心投入龙舟场馆的设计,率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设计方案,从3D打印到视频制作,设计稿几经修改得以最后呈现。龙舟运动中心场馆设计作品分三部分:大堂、大楼、裁判塔,分别取名潜龙阁、龙楼、龙塔……每一个元素都与“龙”有关,刻下浓厚的龙舟文化烙印,最终赢得一致好评。

“我们希望它不仅是龙舟赛事举办地,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人喜欢的主题公园。龙不一定是腾云驾雾的,也可以与人相伴、相嬉。我们将场馆顶部设计成起伏的脊背形状,并布满绿植,使之成为大人散步休闲、孩子奔跑嬉闹的地方。”

俯视温州龙舟运动中心,整个场馆依河而建,形似蛟龙,从水中跃起。在“龙楼”主入口的大堂处,能看到许多地方元素的呈现。朱小杰说,在设计上这里以温州传统建筑为出发点,似温州民居,取名潜龙阁。阁楼梁上架着龙舟,照明的灯光沿整齐划一的舟桨挂下,四周柱子设计成落地敞开的样子,地面是抽象的龙的图腾,中间是清澈溪流,两边是草坪龙脊。站在大堂,人们的视线里只有山与水、草与石、龙与舟、人与桨,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洒下光影。

朱小杰说,希望让更多人通过亚运赛事感受到传统龙舟文化的魅力,唤起温州深厚的龙舟文化生活记忆。(孟琳 王艺潼 蔡俊 姜晓蓉 王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