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浙江  >> 查看详情

外企投下信任票:到浙江去

2023-05-08 20:34:03 来源: 浙江日报 阅读 (5456次)

2004年,日本大型电器制造企业松下电器在杭州成立“松下杭州工业园”。当时,是“八八战略”提出的第二年。人们还无法预估,一家外资企业的进驻,能为浙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今,松下已深深融入浙江制造业发展的脉络。在杭州,今年3月,自贸试验区钱塘区块与松下马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钱塘区已成为松下中国制造和研发的中心基地;在嘉兴,松下新家电厂明年投产,这是近几年松下在华新开设的首座家电工厂,计划每年生产价值20亿元的小型厨用电器。

位于浙江平湖的日本电产汽车马达(浙江)有限公司外景(资料照片)。

“走,到浙江去!”松下与浙江的故事,是“地瓜经济”提出以来,外资企业扎根浙江大地,与浙江共同繁荣的一个生动缩影。

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从95.3亿美元上升到193亿美元,年均增长8.2%。外资已经成为有效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进入浙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外贸、稳就业的重要支点。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浙江,正在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拓市场、强招商。通过高质量“引进来”,外资外企和浙江正在不断“双向赋能”。

带着“朋友圈”来

在浙江的外资企业正流行一个新动作:带着“朋友圈”来。

2018年,巴斯夫携凯密特尔项目第一次走进平湖,从新公司成立到施工,仅仅用时4个月。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让这家世界500强企业有了更大的战略布局。去年2月,巴斯夫引来另一家世界500强贺利氏,双方联手在独山港成立铂族贵金属资源回收再利用合资企业。这个项目预计2023年底投产,届时将提供约100个工作岗位。

今年2月,日本电产理德新建工程在嘉兴开工投产,将年产1000台新能源汽车驱动检测设备。部分设备的下游用户就在2公里外——日本电产汽车马达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旗舰工厂。

布局工厂,不仅带来链式发展,也惠及本土企业。平湖经开区为日本电产汽车马达公司牵线,由民企浙江德福精密驱动制造有限公司试做日本电产需要的联接组。“最近我们已经收到订单,技术得到了日方认可。”德福公司董事长李德进说。日本电产所需的关键配件可由本地企业供应,让平湖企业看到了更多机遇。

链主企业的带动与本土企业的成长,共同造就了浙江日臻完善的产业链。不仅如此,外企的优质产品和先进管理经验,也为浙江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榜样。

从1997年西子集团与世界500强美国奥的斯(OTIS)合资成立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起,西子已经有20多年与外资企业合作的经验。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认为,合作的目的不仅是引进外资,更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近年来,西子通过这样的“引进观”,成功与日本石川岛携手引领立体车库行业发展,与日本川崎合作研发地铁盾构机,与美国GE、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合作余热锅炉制造……

浙江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嵌入全球产业链中。

比如,镇海炼化引来世界500强企业荷兰利安德巴赛尔,合资成立宁波利安德巴赛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在镇海建设一套全新的环氧丙烷(PO)和苯乙烯(SM)生产装置,提升在世界化工行业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嘉兴乐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乘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睿丁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手,为汽车连接器巨头安费诺集团在海盐的工厂做配套。成为世界龙头企业的供应商,让这3家企业拥有了强大背书,接到了更多国际客户的订单。

在浙江,类似的外资企业嵌入拳头产业,促进形成全球产业链重要一环的例子早已不胜枚举。

市场引力和研发活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外资企业加码浙江的新趋势,这些趋势背后,藏着外资企业的新需求,正是“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注脚。

“大市场”正成为浙江更具吸引力的理由。许多外资企业选择浙江,正是看中这里优质的市场、广阔的市场机遇。

“2018年我们计划在新昌投资时,别人常问项目在非一线城市会有发展吗?不到5年,新昌项目已完成投资约8亿元,去年实现超16亿元的年产值,成为全球最大的球轴承生产基地。”斯凯孚中国副总裁施波介绍,如今,新昌工厂近六成产品销售给中国市场。

“浙江有巨大的客户群体,是斯凯孚深耕中国的战略重地。近五年,公司全球投资的重点在中国。”斯凯孚中国负责人说。

外企把浙江看作销售重心。“浙江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消费人群,他们的消费选择很容易带动周边消费者。”阿斯利康有关负责人介绍。因此,阿斯利康选择浙江作为据点,引进全球创新药品和创新治疗方案。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副院长江玮认为,浙江的市场吸引力,不仅体现在省内拥有众多购买力强、接受度高的消费者,也体现在浙江能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消费引领力,辐射全国市场。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把核心的研发环节放在浙江。去年11月,丹麦最大的工业集团丹佛斯带着“海盐制造”的新品亮相进博会。“这款产品能大大降低空调设备的能耗。从前,全球只有一个国家掌握这项技术,但现在,海盐工厂已经能独立完成研发到生产的全部环节。”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徐阳骄傲地说,这款产品是中国员工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丹佛斯“本土研发”战略的成功。

鼓励外资企业将总部和研发机构落地浙江,让浙江更加深度地参与到全球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中,这是浙江寻找高质量发展道路的“秘诀”。

在斯凯孚新昌基地,30多名研发工程师常驻办公。早在2018年,斯凯孚就把全球深沟球轴承研发基地从法国迁到了中国。“从生产制造、采购供应到技术研发,我们所说的深耕浙江,是布局全产业链。”施波说。

顺着杭州市上城区长达19公里的钱塘江黄金江岸线而上,能看到37家世界500强区域总部及分支机构沿江而立。总部经济是“地瓜经济”的典型形态,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总部集聚效应在省会成形,能够带动企业选择在浙江省内设立工厂。”浙江省商务厅投资处有关负责人说。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

当下的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成为常态,受国际形势动荡、全球经济低迷等多方因素影响,“外资出逃中国”的论断一度甚嚣尘上。

然而,浙江人看到的景象并不如此。普华永道的报告《新形势下外资企业在浙江的机遇和挑战》显示,有98%的受访企业表示将在浙江维持或追加原有经营规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是中国的立场,更是浙江的实践。

如何让外资企业选择浙江?除了完备的产业链和广阔的市场,浙江着力做的,就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新春第一会,浙江便提出三个“一号工程”,与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同步的,便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长久合作的外资企业见证了浙江营商环境的进步。丹佛斯18年前落子嘉兴海盐,此后不断追加投资,如今在当地的营收已经翻了46倍。“在能源保障等各个方面,当地政府给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这是丹佛斯不断升级合作的重要原因。”中国区总裁徐阳说。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车行嘉兴平湖,5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标准的厂房随处可见。据了解,这些都是平湖按照外资标准和企业需求,量身建造的高标准厂房,就是为了让更多企业“驻”得安心,轻松实现投产、运营无缝衔接。“我们的任务就是当好护‘瓜’使者,让企业的认同度更高。”招商人员笑着说。

在浙江,外籍人士做生意正越来越容易。在嘉兴、金华等地,国际版的“最多跑一次”已经推广,外籍人士到当地就业,可以一次性申请体检预约、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

今年3月,浙江省政府印发《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对各地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重大服务业项目、大跨国公司或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项目等重大外资项目给予支持,同时加大对产业基金招商、开放平台招商、“走出去”招商等支持和激励力度。

去年底开始的“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行动,是浙江向世界发出的诚意邀约。今年一季度,全省有64个团组赴外招商。

成果已然陆续显现。中国商务部统计,一季度浙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37家,实际使用外资72.9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占全国的12.1%。

瞄准高质量外资,紧盯产业链配套强、产品附加值高、龙头带动力大的国际行业龙头企业、外资总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引,释放外资企业的乘数效应,浙江正用沃土和雨露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加盟”,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