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南亚地区到欧洲,再到遥远的南美洲、非洲大陆,中医药正加速“出海”步伐,凭借独特的东方智慧,在海外收获越来越多忠实受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文件。
其中,东南亚地区尤为特殊。作为华人聚居区,中医药文化早已与当地南洋文化深度交融,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更成为当地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凤凰卫视《四海中医》纪录片于 11 月 1 日正式推出。首集“港澳篇”通过细腻挖掘中医药在港澳的本地传承脉络,收获广泛好评;随着镜头顺着中医药的传播脉络逐步延伸,纪录片的三四集便聚焦中医药在南洋大地“守正创新”的鲜活发展图景。

在香港,拥有25年行医经验的中医专家张琛医师,对纪录片的价值内核高度认可:“这类聚焦中医出海的节目十分必要!”她表示:“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盛,中国的海外影响力不应只局限于AI等现代领域,中医药等传统文化也同样是重要载体,能让海外各民族更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底蕴与医学智慧。”在她看来,中医不仅是一门实用医学,更蕴含着“天人合一、辨证施治、阴阳平衡”的核心思想内涵:“所以《四海中医》这一节目的推出非常有现实意义。”
作为根植于中华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文化走向海外时,首先要突破的便是文化与认知的壁垒——如何让异域受众理解“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的东方智慧,让抽象的中医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健康价值,进而真正引发共鸣、赢得认可?这一问题的答案,在实践中逐渐清晰。
当《四海中医》来到马来西亚,镜头跟随骑楼林立、满是中文招牌的槟城唐人街缓缓深入,定格在一位华人中医梁家仁的身上。这位祖籍福建、年仅35岁的马来西亚华人中医,正在唐人街做“街头舌诊”,随机访问外国路人,从舌头的状况判断他们的身体情况。
纪录片中,梁家仁回忆起最初的尝试:“最开始做的街头诊疗是中西医结合,我会问一些非华人路人对中医的看法,好奇他们怎么看待。我发现他们虽然大多听不懂,却愿意试着接受我的建议。”这份意外的接纳给了她底气,于是她就开始在街头随机找外国游客交流,试着绕过复杂的理论,直接用“舌诊”和他们沟通。结果真的有人惊讶——你怎么只看舌头,就把我的身体情况说中了?

纪录片特邀嘉宾、中医英语专业出身的谷大白话对此格外有共鸣,他坦言,自己当年学中医时就有深切体会:“当年我们背经典古籍的英文翻译的时候,连我们自己也听不太懂。”在他看来,梁医生绕过概念的阐释,用具象化方式让对方感知到中医的魅力,把专业变得亲切、把复杂变得简单,是对中医药文化出海真实而具体的实践。
对于纪录片相关内容的呈现,张琛医师也有相似的见解:“最关键是讲出他们的痛点。”她提到,在多年接诊经历里,她接触过许多对中医全然陌生的外国患者,当中医的概念无法通过语言精准传递的时候,用生活化的例子、临床的经验更能够说服他们,“比如有些人体检指标什么都查不出来,但就是觉得不舒服,这时候用中医的养生指导、饮食调整,让他们感受到好转,他们就会相信。”当受众切实感受到身体的轻松好转,对中医药的信任便会从“怀疑观望”转向“主动接纳”。

而在《四海中医》第四集所呈现的印尼中医实践图景中,祖籍是广东的叶开伟中医师更以细腻的本土化创新,为中医药打破语言与文化壁垒提供了鲜活样本。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印尼留学生,他深知传统中医理论与印尼本地认知之间的差异,于是在自己的药房里,用一系列“接地气”的创新搭建起沟通桥梁——为每一味中药材编制专属代码,让不懂中文的印尼员工能凭处方上的编码精准抓药,解决了“认药难”的问题;面对印尼人常见的湿热体质,他从中医古方中汲取智慧,在经典方剂“银翘散”中加入当地的爪哇姜黃和生薏米,既保留了古方的核心功效,又通过本土药材适配了当地人的体质需求;就连推出的成药,他也特意做了本土化命名,用更贴近印尼文化语境的称呼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叶开伟医师始终秉持“当两种智慧相遇”的理念,中医药出海不是照搬古方,而是要在“守”住辨证施治、药食同源核心的同时,用当地人能理解的方式、适配当地需求的调整,让东方智慧真正融入本土生活,成为解决健康痛点的实用选择。这也恰是《四海中医》想要传递的“守正创新”内核——在异域土壤上,唯有扎根文化、适配需求,才能让中医药的生命力持续生长。

《四海中医》没有用宏大叙事说教,而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具体的诊疗场景、一次次真实的信任建立,让观众看到:中医药能跨越山海被接纳,不能仅仅通过概念输出,更要带来能够解决痛点的实在价值。它在南洋的扎根,也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守”住辨证施治的核心,“创”出贴合当地受众的传播与服务方式。
从“讲好理论”到 “解决痛点”,从“文化输出”到“需求对接”,这种接地气的传播逻辑,正是中医药在海外逐步打开市场、收获认可的关键。它让中医药不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化符号,而是走进日常生活的健康选择,也为更多传统智慧走向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