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韩水论见|一条鱼,能游多远?

2025-08-22 21:00:44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阅读 (9132次)

       8月16日,潮州市饶平县三百门渔港汽笛长鸣。全县一百多艘渔船汇成浩荡编队驶向南海。如今,鱼虾满仓的渔船驶回港口,带来了生猛鲜活的蓝色馈赠。这场年复一年的耕海征程,承载着渔民丰收的期盼,更折射出饶平构筑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生态突围——520口重力式深水网箱在离岸数公里处育肥鱼群,近岸海域重现鱼翔浅底景象,“蓝色粮仓”硬核实力日益凸显。


        满船生鲜归来
        万格木排消失,海鱼有了“大豪宅”

        老渔民林叔还记得多年前港湾内的拥挤:木质渔排挤得船只寸步难行,浑浊海水泛着饲料残渣。如今他脚下的塑胶网箱随波起伏,清澈见底的海水中石斑鱼群鳞光闪烁。这场巨变得益于饶平壮士断腕的“清退战”。

        近年来,饶平县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理念,按照浅、中、深远海养殖区,为海上养殖奠定空间基础。在全省率先启动的传统木质网箱“木改塑”工程中,累计拆除传统木质渔排2.8万格,投放新型环保塑胶网箱约1.6万格,通过新型环保塑胶网箱,单格平均养殖产量较传统木质渔排增加25%,平均产值增加33.3%。

 新型塑胶网箱

        陆基中高密度海水养殖试点同样效果惊人,比传统池塘养殖增产4至6倍,让有限的“土地”种出了更多“庄稼”。520口重力式深水网箱就像海洋里的“超级农场”,全面投产后已投放鱼苗近500万尾,预计产值近7亿元。首批48格筏架式鲍鱼网箱也“不甘示弱”,预计产值1600万元。

        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更促进了海域水质改善。今年初,饶平近岸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已达95.46%,远超省定目标,昔日拥挤的近岸海域重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种业变革,芯片里游出的黄金鱼苗

        宽阔的大海蕴藏着宽阔的前景,在蓝色粮仓中,饶平不断捕捞着一项项鲜活的“大鱼产业”,实现了一批“零”的突破。花鲈鱼苗培育、陆基中高密度海水养殖以及重力式、筏架式深水网箱养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一颗颗种子在海洋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种业是海洋牧场建设的核心。饶平县依托科技创新,成功培育出花鲈鱼种苗,并两次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联合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饶平县引进一支12人博士团队,不断攻克育种难题,通过基因分析快速筛选优质亲本,显著提高了苗种质量与成活率。

        这场“基因革命”催生了填补广东空白的8000万尾花鲈苗,更让200余家鲍鱼苗场年产17亿粒种苗,约占全国20%,产值约6.5亿元。此外,利用花鲈鱼苗的空档期,渔民们轮养马面鲀、石斑等鱼苗,实现了“一池多收”,资源利用率提升了50%,年增产值超4000万元。


         花鲈鱼苗
        “环球旅行” 激发全链产业活力

        在饶平,海洋产业已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链条,每个环节都在闪闪发光。饶平推进总投资2.12亿元的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建设,培育了万佳、健源、宇祥等一批预制菜产业龙头,支持企业应用牡蛎肽生物酶解等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支持海润等水产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冷链仓储物流等产业,推动“饶字号”水产品走向世界。

 海鮸鱼预制菜产品

        清晨,渔业水产车间灯火通明。工人将处理过的饶平海鮸鱼块搬上集装箱,不久后,这些新鲜海鮸制成的预制菜将现身欧洲超市。去年,以饶平海鮸为原材料的预制菜首次出口欧洲市场,海鱼“游”过大洋,让全世界的人品尝“饶味”。

        同时,当地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串联汛洲岛、西澳岛等海上旅游目的地,打造滨海精品旅游路线,激发海上牧场新经济动能。2025年1至5月,全县滨海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27.31万人次,比增28.6%;实现旅游收入2.55亿元,比增36.7%。


        多元保障 助力海洋发展行稳致远

        海鱼的生长需要活水,渔民的发展同样需要金融“活水”。如何让渔民们大胆发展,无资金难题的担忧?饶平出台了《饶平县金融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工作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推出“蓝色海洋贷”“塑胶网箱贷”等信贷产品,并以“省农担+海域使用权抵押”方式向养殖户授信,有效破解了“养鱼人缺资金”的难题。

        目前,当地涉海洋牧场系列贷款已惠及超4000户,累计投放贷款金额23.25亿元;首宗“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从提交申请到获批仅用时5天,并成功发放贷款800万元,养殖户们迎来一场场“充满生鲜”的洋流。

        同时,饶平推出网箱养殖专项保险,目前已为64户网箱养殖户提供7.79亿元风险保障;并以政府为主体,与人保财险签约购买了极端天气灾害保险,每年保费为200万元,累计可赔偿金额2000万元,进一步强化了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应急救灾费用资金保障。

        此外,饶平成立海域使用权证、养殖证办理联审专班,推动办证周期由6个月压缩至1个多月,办证率从原先的4.5%提升到43%,海洋产业的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被一点点清除,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脚步跑得更快、更稳。

 

【延伸阅读】六大体系助力迈向百亿渔业新目标

        日前,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疏近用远、生态发展”现场会定于9月份在饶平召开。这是对饶平着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肯定,更为饶平向海图强的征程吹响冲锋的号角,注入强劲动力。锚定2027年渔业产值破百亿的航标,深蓝棋局已然落子。

        据饶平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饶平将继续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健全完善设施设备、生态保障、种苗培育、产业延伸、信贷保险、科技支撑等“六大体系”,深度挖掘海洋多元价值,力争2027年渔业总产值超100亿元,为打造“海上新广东”贡献饶平力量。

        完善设施设备体系。今年,饶平将围绕完成超3万格“木改塑”任务目标,规范“木改塑”3种模式标准,提高升级改造质量。统筹发展重力式、筏架式、桁架式深水网箱养殖,加快推进水产品交易市场、滨海浴场等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完善生态保障体系。饶平将优化“城、湾、岛、岸、堤”布局,促进形成点上开发、适度聚集、优近拓远的海洋空间格局。完善海洋治理和保护机制,深入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等“五大工程”,全力守护碧海银滩。

        完善种苗培育体系。饶平将支持企业研发更多种苗品种,全力攻克高价值雄性海鮸育苗技术,探索利用华瀛LNG冷能开展海水育苗,打造海水种业新高地。

        完善产业延伸体系。支持预制菜企业开发网红“爆品”并走出“国门”,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积极撬动跨境电商等“三产”发展,探索发展沙滩露营、海上咖啡屋等新业态,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完整产业链。

        完善信贷保险体系。积极搭建“政银企担”金融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更多海洋牧场领域专属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高标准建设海洋牧场科创基地,支持科研团队攻克牡蛎肽酶解等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暮色中的饶平海域,近海的网箱光点与归航渔船的灯火渐次重合。这场从近岸到深蓝的生态变迁,正让千年耕海牧渔的智慧在钢壳渔船与基因芯片的共振中,奏响“海上新广东”的澎湃潮音。饶平的海洋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这片充满活力的海洋,正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我们期待着饶平在海洋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文、图 | 记者 曾柯权 通讯员 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