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视频】汕头潮阳英歌“舞”动乡村体育新气象|乡村体育 出圈出彩

2025-11-13 20:39:20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阅读 (28724次)

 

鼓点急促,槌花翻飞,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西门英歌队的训练基地里,锣鼓声、呐喊声裹挟着蒸腾的汗水冲天而起,气势如虹。英歌队副教练吴燕花穿梭在队伍中,目光锐利,精准地捕捉着每一个队员的细微动作,并不时点拨个别队员的动作:“腰马合一,弓步再沉下去点。”

 
夜幕降临,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西门英歌队训练基地里,英歌队队员们认真训练

“上学期间的训练一般安排在周末,寒假后几乎就是每天都要练,我们的各种演出早已排得满满当当了。”吴燕花的言语间透着自豪,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英歌舞正在汕头潮阳这片土地上焕发新的生机——仅仅是一个潮阳区,目前已有130多支英歌队伍,覆盖全区13个镇街,有的镇几乎村村都有英歌队。十五运会的举行,更是让这座千年古县的英歌舞热情持续升温,推动其从节庆表演走向日常体育生活,成为乡村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村民参与全民健身和共享十五运会这一盛会的重要载体。

扎根乡土:从街头巷尾到学校操场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传统艺术,有着鲜明的运动属性和炽热的体育内核,要求舞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2006年,潮阳英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英歌舞持续“火出圈”,其“又老又潮”的特点,被不少网友称为“民间街舞”。

 
英歌舞持续“火爆出圈”,“舞”出乡村振兴新气象(羊城晚报记者 蔡嘉鸿摄)

“哪怕在深冬时节,跳一会英歌也会汗流浃背,练习过后都像是在水里浸泡过一样。”吴燕花指着正在练习“双金钱”“梅花阵”等阵型套路的队员说,这些年轻人手执两根英歌槌,依锣鼓节奏上下左右扣击,腾、挪、跳、转之间给人以力与美的视听震撼。

在潮汕人心中,英歌是英雄的化身。过去,这项技艺多由青壮年在节庆时穿街走巷演绎,而今却有了新舞台——不仅从乡村到城市持续火爆,还走出汕头到全国多地展演,并多次受邀登上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不再仅仅局限于节庆期间的“最强气氛组”,而是真正融入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成了校园内最火爆的“第二课堂”,“是个潮阳人就会跳英歌”的说法不胫而走。

 
英歌舞在汕头潮阳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对许多当地年轻人来说,加入英歌队是一件光荣的事,“校园英歌热”在潮阳区中小学中蔚然成风。“近十几年来,在我们队里接受训练的队员至少有上万人了,每年招新时都报名火热。”吴燕花说,她也经常带领队员到幼儿园、小学教学英歌。

 
英歌队队员姚鑫杰几乎没有落下每一场训练和演出

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西门英歌队队员、高中生姚鑫杰告诉记者,他从上小学开始就跟着村里大人跳英歌,后来学校也组建了英歌队,他几乎没有落下过每一场训练和演出,“每次训练和演出都是全身运动,其实很辛苦,但只要一跳起来,那种又炫又燃的感觉很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正在上初中的女孩子许淑和同样十分热衷英歌舞,“除了上学时间,一有空我都会参加训练和演出,英歌舞已经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参加英歌舞训练有两年多了,我觉得女生跳英歌舞也很帅。练习英歌舞不仅能够提高自己肢体的协调能力,还让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西门英歌队队员郑梓欣说。

 
汕头潮阳西门英歌队的“头槌”女孩郑梓欣

广泛的群众基础使英歌成为乡村体育新的重要载体。如今,除了各个英歌队的训练基地和各个中小学校外,城南公园、平北广场、西山广场、凤肚公园等一批公共文体设施也成为了潮阳英歌活动的主要场所,经常可以在这些地方看到英歌队训练的身影。

走向世界:国际舞台的乡村体育名片

“随着这几年基层文化建设的大力开展,潮阳英歌队伍规模愈发壮大,百花齐放、各美其美,英歌从以往只有过年等重要节庆才能看到的表演,慢慢演变成全年常态化开展训练和表演的民间艺术。”潮阳区文化馆馆长杨东贵介绍说。

 
汕头潮阳区新兴广场的设计深度融合了英歌舞元素,营造了浓厚的英歌氛围

近年来,汕头潮阳区把潮阳英歌等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列入潮汕文化(潮阳)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内容进行重点部署落实,通过加强基地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发力社会推广等方式推动英歌保护传承、挖掘非遗综合价值。

去年10月,潮阳区成立了潮阳英歌艺术研究中心、启动潮阳英歌大讲堂系列活动、举办英歌学术研讨会,喊出“在守正创新中更好传承发展潮阳英歌”等响亮口号。目前,汕头潮阳区已培育了130多支英歌队,覆盖全区13个镇街。

其中,铜盂镇28个村更是几乎村村都有英歌队,该镇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抢抓英歌舞“IP流量”,致力擦亮文旅招牌,推动中国潮阳英歌博物馆和“英歌小镇”综合文旅项目的落地,成为当地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汕头潮阳区城乡各地随处可见英歌队训练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9日晚的十五运会开幕式上,潮阳英歌作为潮汕文化的“硬核代表”之一,首登全运开幕式表演舞台。96名潮阳英歌队队员在保留“平槌”“点槌”“燕子翻身”等传统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大梯形、散点八边形、龙舟队形等创意阵型,创新融合体育力量,让全国观众在感受体育激情的同时,体验潮阳英歌的独特魅力。

 
潮阳英歌登上十五运会开幕式表演舞台(图片由开幕式主创团队提供)

英歌舞不仅风靡国内,更频频亮相国际。近年来,潮阳英歌队已先后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德国、法国等地交流演出,不断探索拓展英歌“出圈”“出海”路径,持续打响潮阳英歌品牌。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英歌在海外的持续流行,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目前也成立了英歌队,使这一传统艺术真正走向世界。

“能让英歌在国际性舞台上一展舞姿,我感到非常自豪。”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西门英歌队教练陈坍鹏难忘今年春节期间赴德法两国参加“欢乐春节”活动的经历。他说,英歌的国际化传播不仅增强了文化自信,也为乡村体育开辟了新视野,“乡村体育的新篇章,正在这铿锵槌声中不断展开。”

统筹|马汉青 周敏 胡润斌 唐波

执行统筹|余宝珠 苏燕华 朱光宇

文|记者 赵映光

图|记者 王俊伟

视频文案|记者 赵映光

视频拍摄、剪辑|记者 王俊伟

海报|宗宁